
新一輪的小升初、中考又在逼近,有心想讓孩子接受國外教育的家長也開始對選擇什么國際班就讀而愁上心頭。近年來,廣州有越來越多的國際班高調出場,在一些民辦學校,國際班貫穿小學到高中,而部分公辦學校,除了在高中部辦國際班外,目前也逐步增設初中國際班。而在上課的課程體系方面則各有特色,家長們打聽一圈后,發現都是“P G A、A P、A - Level、IB”這些專業名詞,聽得云里霧里,染上選擇困難癥。面對各種國際班,家長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就讀國際班,孩子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才能讀得更加得心應手?
目前國際班辦學模式有三類
對于很多家長而言,廣州的國際班收費不菲,每學年收費在10萬元左右,但仍有不少家長堅持讓孩子選擇就讀國際班。哈佛國際教育聯合會副會長趙亞洲指出,目前愿意讓孩子選讀國際班的家長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準備在初中階段或者高中階段送孩子出國的,第二類是不滿足于傳統國內教育,希望在綜合能力和素養上讓孩子與國際接軌的,第三類則是認為自己的孩子有特質,而傳統國內教育無法滿足其需求的。”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國際班的選擇上都頗有些讓人眼花繚亂。從辦學模式來看,廣州的國際班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高中與國外院校合作開設課程,如執信中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合作課程;第二類是高中與國內相關培訓機構合作開設的課程,如鐵一與新東方的合作辦學;第三類是引入國外課程,教授A P(在美國被稱為“大學先修課程”)、A -Level(英國的全民課程體系,也是英國學生的大學入學考試課程)、IB(國際預科證書課程,側重精英教育)等國際課程,比如廣東碧桂園的IB課程、華附國際部的A P課程。
想赴美留學可選A P,未有目標國可選IB
事實上不管怎么分類,這些國際班上的課程無非就是A P、A -Level、IB、PC P、C IS等等,其中尤以A P課程為多。“A P與A -Level本質上區別不是特別大,不過A P的課程選擇范圍更廣,是美國方向的首選體系。讀IB課程將來選擇名校的范圍也更廣一些,因為是國際預科證書課程,其讀完可以申請多國的名校。但其相對難度也較大,適合基礎較好的學生選擇。A -Level適合于理科較強的學生,IFY適合于英語和學科成績稍弱的學生。”廣州新東方國外考試部英聯邦項目經理范奕老師指出。
“如果家長目前不確定孩子去哪個國家留學比較好,選擇讀IB課程會是彈性比較大的選擇,將來多個國家的學校都可以選擇。如果已經確定孩子將來要去哪個國家留學,例如美國,那么可以直接選讀A P課程。”廣東碧桂園學校國際部校長李立指出,“好的國際班應該是能讓孩子均衡發展的,在注重學術的同時,非常注重孩子的綜合能力和素養的發展。”
“對于那些有明確計劃將孩子送出國外讀書的家長而言,其實早一點送孩子到國際學校或者國際班就讀會更好些,孩子年紀比較小,更容易接受這些西式教育的方式和思維模式,對語言能力的提高,了解和適應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培養自身管理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也都更有幫助。”哈佛國際教育聯合會副會長趙亞洲指出。
注重中西合璧均衡發展
“而學生能不能全面、均衡發展關鍵在課程。課程必須校本化,校本即人本,基于人,為了人。”廣東碧桂園學校國際部校長李立說,廣東碧桂園學校實施以IB課程為主的多元化課程: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全納式’IB PY P課程,中學實施M Y P課程,高中實施D P大學預科課程。從初中開始,學生可以在心理學、社會學、美國歷史等上百門課程中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來學習。2015學年還將開設中美高中雙文憑課程和中英高中雙文憑課程等。
與廣東碧桂園學校不同,中大附屬外國語實驗中學的教學系統是在滿足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融合了美國SSA T的考試體系、澳大利亞A E A S的考試體系等國內外多項具有領先地位的課程內容和教學評估方法。上課的形式既包括了傳統的授課形式,又有主題探究的學習形式、各種實踐性的學習模式。多樣的上課形式,中西合璧的學習內容,更適合于不同學習類型孩子的學習,同時能夠讓孩子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和知行合一。
鐵一和新東方的合作辦學課程模塊則包括:中國高中課程、英語能力提高課程、出國考試準備課程、海外文化課程、海外生存口語、美國大學學分先修課程、學術英語課程、英澳名校預科課程、社會實踐活動及課題研究等等。廣州新東方國外考試部英聯邦項目經理范奕老師表示,鐵一和新東方的合作辦學課程也頗為重視人文科學,未來在這方面的力度也會加大。而記者發現,今年華美中加高中在傳統雙高中文憑的基礎上,開設了一個以文化與藝術課程為主的人文班,國際班的人文“味”越來越濃。
很多課程都通過小組合作完成
對于那些選擇就讀國際班的學生,應該在就讀前充分地“調試”自己,畢竟是從一種學習的課程體系進入到一種全新的課程體系,很多方面都需要更好地適應。廣州新東方國外考試部英聯邦項目經理范奕老師建議學生在入讀前需要提升英語能力、參與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此外,學會自我管理、表達自我、合作學習可以說是不少國際班都強調的“必修課”。
國際班的很多課程都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形式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分享、相互協作、感受觀點碰撞,并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因此,學生在決定就讀國際班之后,就應該開始更加注重培養合作學習習慣,需要改掉‘自己做、自己聽’的缺點,并培養批判式的思維模式,能夠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傾聽同學的看法。這將為接下來更好地在國際班進行學習打下基礎。而要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往往離不開提高自我表達的技巧。這需要學生有表達自己的自信和勇氣,并逐漸掌握基本的自我展示及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技巧。
除了學會合作學習、表達自我,學生還要學會自我管理,克服依賴父母老師監督生活、學習的習慣,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出計劃。進入中學國際部后,老師將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空間。這就需要學生開始逐步培養獨立安排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嘗試自己解決一些小問題,不能事事、時時依賴老師和家長。要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而非時時刻刻依賴家長和老師的安排。